赤鱲角首用鐵桶填海法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被高等法院裁定不符合規例,大橋能否如期竣工存在變數。不過路政署則繼續推展工程,現正進行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填海工程招標,將要求承建商採用全港首度使用的「鐵桶填海法」,以縮短施工期三至四個月,務求如期在原定的二○一六年通車,不過成本將會比傳統填海方法貴一成。

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總工程師卜國明表示,大橋香港段包括香港接線及香港口岸兩大部分,其中香港口岸需填海建成,包括一百三十公頃的口岸人工島及十九公頃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海底隧道的南面出入口,面積等同六個維園。

用134個鐵桶 變成隔水閘

卜國明指,傳統填海法要先挖去填海範圍的淤泥,再回填沙料及重新製造海堤,挖泥時難免在海水中產生懸浮固體,亦影響航道交通。為興建一條「綠色大橋」,經考察研究後,去年決定引入美、日等地沿用多年的鐵桶填海法,並加以優化。

他說,鐵桶填海法是利用直徑達廿六點九米至三十一點二米、高約廿六至三十七米的巨型鐵桶,以震動方式插入海床的淤泥層,並到達最底的沖積層,多個鐵桶便形成一道分隔海水的「鐵閘」,然後填入惰性廢料形成海堤,即可進行填海工程。

今次單是建造全長六點一公里長的海堤,已要動用一百三十四個鐵桶,免卻挖掘二千二百萬立方米的淤泥(相等於九千個標準泳池)、省下一千二百萬立方米的回填沙料、減少七成懸浮固體及五成海上交通量,施工期亦由原來的十八個月縮短至十四個月。但因鐵桶價錢較高,故填海成本將上漲一成,但暫未有實際金額。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