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增報「氚」排放 大核惹疑慮

【本報訊】日本核事故後,由綠色和平發起的「大亞灣民間監察會」昨舉行首次會議,監察會極關注負責大亞灣核電廠營運的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去年六月起,於網站公布的核電廠放射性物質排放量中,悄悄新增了「氚」項目,令人憂慮核電廠附近環境是否出現變化,要求澄清。港核投回應指,新增「氚」項目是配合國家環保局新法例要求,不代表核電站運作有任何變化。

港核投網站每月公布大亞灣核電廠的放射性物質排放量,去年六月前,只公布惰性氣體、鹵素及氣溶膠三種物質排放量,但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於「大亞灣民間監察會」會議後稱,網站去年六月開始公布「氚」排放量,且「氚」更是四種公布物質中佔每年可排放限值百分比最高的一種。因此,要求有關方面盡快解釋,澄清疑慮。

「氚」屬放射性物質一種,在自然界十分稀有,主要用於熱核反應,亦是部分手錶的發光原料,半衰期約十二年半,較碘-131長,由於「氚」穿透性低,穿透人體能力較細,小量接觸不會對人體有害,但若大量吸入會導致癌症。

港空氣碘濃度回落

另外,在四月十三日中午至十四日中午,天文台從京士柏監測站收集的空氣樣本中,繼續檢測到碘-131成分,但濃度已由一日前的每立方米一百十八微貝可降至七十一微貝可,而銫-137濃度亦回落至低於可探測水平。事隔六日,西貢元五墳收集到的空氣樣本亦再次測到有碘-131成分,但濃度只達每立方米八十六微貝可。天文台強調,由於檢到的輻射濃度極低,不會影響健康。

此外,截至昨日中午十二時,港府針對食水、日本進口食品及貨品的輻射監測,未發現異常情況。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