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發水出生率

有一些報道指,在港出生的十幾萬內地嬰兒要香港納稅人花耗近千億元,這種報道看起來似是很嚇人,但卻是非常誤導。

本欄認為誤導,不是計數方面的問題,也不是因為數字龐大,而是根本方向出錯。

無論是內地嬰兒,還是香港嬰兒,如果在本港出生之後,再接受教育和成長,那當然需要投放資源,十二年免費教育,期間的各種社會服務開支,加上按人頭攤分的政費開支,每人幾十萬是少不了,所以把全部內地嬰兒的成本計上去,一千幾百億並不誇張。

但問題不是花這些錢,這些錢在某一角度看來是花費,另一個角度看來是人力資源投資。香港出生率全世界最低,以這個發展持續下去,香港人口老化是未來二十年內就會出現的問題,當工作人口萎縮之後,香港的發展動力就會受到制約。這是一般單一民族國家很容易遇上的問題,日本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換轉為美國,因為有源源不絕、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根本不會碰上人口老化這問題。

問題的核心,是並非八萬八千個嬰兒真的全部在香港成長,有四萬個嬰兒出生後一周就回到其父母原居地。他們可能只是因為父母迴避一孩政策,利用香港作為中轉站,以後頭也不回。如果他們在私院出生,香港在收支上有賺無蝕,只要留有足夠床位予本地孕婦,根本是相安無事。

但香港所謂的八萬八千個嬰兒的出生率根本是假象,是發了水的數字,這些嬰兒可能根本不要香港的投資,香港也錯誤地把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的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