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本核災難事故令港人關注大亞灣核電站安全問題,香港天文台台長李本瀅表示,大亞灣投產近二十年,天文台並無發現核電站周邊地區的空氣、水質和食物的輻射水平有重大變化,甚至比自然輻射水平還低。不過,天文台正更新一套輻射監測儀器,計劃放置在飛行服務隊飛機上,加強監察大亞灣附近上空的輻射水平,預計可在一至兩年內使用。
李本瀅昨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大亞灣核電站投產近廿年,天文台每年都會收集約四百個樣本化驗輻射水平,每季亦會向在大亞灣海域捕魚的漁民收集海藻和魚類樣本,監測結果一直顯示無論空氣、水質和食物中的輻射水平無大變化。他更指,本港花崗岩地質所產生的自然輻射較人工造成的輻射更高,多年來也無影響市民健康,因此公眾毋須太過擔心。
福島核事故方面,李本瀅相信日本仍要一段時間處理,雖然近日本港空氣中放射性碘含量回升,但李本瀅強調事發地點在距離香港三千公里以外,輻射擴散到香港時只剩餘極小量,故着市民毋須過分憂慮。
李本瀅強調,目前香港的核輻射監測技術已達國際中上水平,天文台稍後會舉辦講座等相關活動,加強公眾對輻射的認識。
另外,本港空氣樣本中檢測到放射性元素碘-131趨減,天文台昨公布四月七日中午至四月八日中午數據,京士柏錄到的碘-131濃度降至每立方米六十微貝可,較之前一日跌八成,西貢元五墳樣本更跌至低於可探測水平。
對內地將禁止食品入口的日本縣份增至十二個,香港食物及衞生局稱會密切留意,暫不跟隨內地做法,而本港的食水、日本進口貨品和食物的檢測結果則維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