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上月三十一日早晨正式接管多國部隊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但是北約無法回答國際媒體關心的三大疑問:一、北約的目標是保護平民免遭襲擊,如果反政府武裝襲擊支持卡達菲的平民,北約是否出手干預?二、北約承諾在軍事行動中「保持中立」、「不偏袒衝突雙方中的任何一方」,而北約卻空襲了並沒有襲擊平民的卡達菲地面部隊,那麼北約是不是在幫助反政府武裝?三、北約認為軍事打擊後,最終還需要用政治手段來解決利比亞問題,北約的最終目的是不是要將卡達菲趕下台?
其實,這些問題還是要由美國回答,因為美國名義上交出了指揮權,但是整個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主力還是美國,如果美軍不聽北約指揮,多國部隊就寸步難行;如果美軍退出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多國部隊就無法打下去。軍事專家講,交出指揮權是一個假命題。
專家指,實施禁飛區是一項要求非常高的系統工程。讓一個國家的戰機無法升空,必須有足夠的情報,以及長期的滯空控制能力,實際上,只有美國有這樣的能力。美國除了有大量先進的戰機,還有加油機、預警機,以及整個衞星偵察體系。
事實上,頭一波「奧德賽黎明」行動,完全是美國的行動,法國連邊都沾不上。法國另起爐灶,搞了個代號「哈馬坦」行動,但是只有十六架陣風戰機、十二架幻影2000戰機,僅是美軍的零頭。多國部隊在開戰初期執行了三百三十六次飛行任務,三分之二是美軍飛的。
所以,美國讓出指揮權只是政治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