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在互聯網上被起底、遭圍攻的情況屢見不鮮,原來與現實中欺凌問題有莫大關係。有調查發現約三成二受訪中學生曾進行抹黑或排擠等網絡欺凌行為,較外國同類型調查的欺凌比例高約四倍,當中曾在校園受欺凌的受害者作出網絡攻擊行為較一般網絡欺凌者嚴重,專家建議家長應多留意子女上網時的情緒,促當局修例打擊欺凌行為。
為了解網絡欺凌情況,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今年二月訪問了一千八百多名中一至中五學生,發現在過去半年內有三成二人曾進行不同程度的網絡欺凌,百分之一點七承認經常在網上欺凌他人,以取笑別人最常見,約佔半數受訪者;俗稱「起底」即公開他人個人資料亦佔兩成八。
該系助理教授馮麗姝稱,四成四人會將行為合理化,認為說別人壞話只屬開玩笑,約三成八人亦認為難以追查攻擊者身份而低估了欺凌後果。她稱,相較於外國同類調查,如芬蘭去年訪問了二千多名初中生,百分之七點四曾進行網絡騷擾,相較之下本港情況則較為嚴重。
調查又發現,曾在校園受欺負的受訪者作出網絡欺凌行為的指數達六點二,較一般欺凌者的指數五點六高,馮麗姝稱,此反映這類受害者因現實中無法反擊,惟有網上發洩。
二十歲的毅進學生吳娟妹便屬典型例子,她自小學已受同學排擠,中二時為引起網友注意而將經修改的圖片上載到討論區,至去年會考前夕更每日花大半日上網,「有時會改成啲惡心嘅動作,將校內同學嘅相放上網,笑佢哋嘅衣着同身形,見到網友留言就好滿足。」她的行為終被同學發現,被質問得啞口無言,至今年因成績欠佳及在社工輔導下,找到目標專心讀書,欺凌行為才有所收斂。
曾遭網上起底的黃品傑,就讀大學時曾因協助同學製作討論校政網頁而遭網民將個人資料公開,「每日都收到幾個電話質問我係咩組織,我成個禮拜都瞓唔到,驚到半年內都冇再響網上發表任何文字或相片。」馮麗姝認為,現時法例不足以規管這些行為,建議當局修例加強打擊,又認為家長應多留意子女上網時會否出現不安等情緒,如發現子女受欺凌應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