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政情」版質疑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嘅「常識」。事緣福島核電站附近嘅土壤,搵到毒性極高嘅輻射物質「鈈」元素,應該最熟悉相關議題嘅邱局長,竟然連「鈈」都讀錯。
老朽日日睇「政情」版就學到嘢。查實「鈈」有兩個譯音,其一是內地譯法,即係香港電子傳媒日日用嘅,有邊讀邊就讀「不」;另一個係台灣譯法,叫作「鈽」(粵音:煲)。
然而,邱局長兩個都唔識,不倫不類讀作「杯」。老朽懷疑邱局長會否把「睾丸」也讀成「澤丸」?「政情」版話:只要多啲留意新聞報道,冇理由唔知「鈈」點讀。有人質疑:佢閂埋對耳唔接觸外界資訊,更令人懷疑佢對呢種令人望而生畏嘅元素,究竟有幾了解。
在一片反核聲中,上兩周邱騰華又在立法會財委會議上發偉論,佢話「由於現時本港超過一半電力來自燃煤發電,造成空氣污染,長遠有必要增加核電等清潔能源的比例,建議目標是二○二○年達到百分之五十」。
邱局長果然高瞻遠矚。不過,光污染亦會使空氣污染變得更嚴重。美國的研究指出戶外的燈光,不但會使城市上空籠罩着一層煙霧,也干擾了夜間空氣的自潔程度。
科學證明,來自汽車廢氣或其他人工排放的污物,會在一種硝酸根的作用下通過化學反應分解掉,以免轉化為煙霧、臭氧等;而光源會破壞自然條件下的硝酸根,夜間的燈光,令發揮重要作用的硝酸根愈來愈少,空氣中更多污染物轉化成煙霧。所以話立例規管光污染,有助清新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