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區海灘水質多年來遭人詬病,區內七個泳灘更自○三年起全部關閉,但經過八年,其中四個泳灘有望今年六月重開讓市民暢泳,不過這幾個泳灘仍錄得每百毫升含近百個大腸桿菌,與南區或西貢泳灘相比水質仍有差距。
環保署昨日公布去年泳灘水質報告,發表全港四十一個公眾泳灘及三個私人或發展中泳灘的水質監測結果,包括大腸桿菌量等數據。報告指出,去年有廿三個泳灘水質被評為「良好」,十八個評為「一般」,是監測計劃八六年實施以來首次全部合格。
負責管理公眾泳灘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荃灣麗都灣、更生灣、近水灣及海美灣四個泳灘,可望於今年六月重新開放予市民使用。
環保署指,去年整體水質達標與荃灣水質改善有關,該區的釣魚灣、近水灣及雙仙灣泳灘評級,均由○九年「欠佳」升至去年「一般」水平。至於現時荃灣唯一開放給公眾的馬灣東灣泳灘更被評為「良好」級別,即泳灘每百毫升含大腸桿菌量少於廿四。
不過若比較大腸桿菌含量,荃灣區泳灘亦算最高,海美灣及麗都灣均錄得每百毫升海水八十七個大腸桿菌;近水灣及更生灣則錄得每百毫升海水有一百至一百廿多個大腸桿菌。至於南區的南灣、聖士提反灣及西貢的廈門灣等就最乾淨,平均每百毫升海水僅錄得三至四個大腸桿菌。
另外,正在籌劃的大埔龍尾泳灘就由○九年「一般」降級至去年「欠佳」。環保署指正擴建公共污水網絡至龍尾一帶,以改善該處水質。
根據政府標準,泳灘每百毫升含大腸桿菌量少於廿四屬「良好」;廿五至一百八十屬「一般」。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認為,荃灣區錄得約一百個大腸桿菌並非太理想,但仍屬可接受水平,希望繼續有改善。
荃灣區議員文裕明說,希望區內四個泳灘重開,可以帶旺該區,但重開後當局仍要密切監察水質,特別是要解決藍巴勒海峽臭味問題。港九拯溺員工會總幹事郭紹傑也稱,知道該區居民一直有訴求,該幾個泳灘亦有人游水,重開後可以提供救生員服務,但當水質惡化,當局要盡快通知市民該處不適合游泳。
記者 林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