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最難將息。踏入四月份,未見春光明媚,先見加風四起,新財政年度今日開始,市民隨即要面對新一輪漲價潮,衣食住行無一幸免。這邊廂,渡輪、山頂纜車、領匯停車場及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費等不約而同齊齊加價,被形容為一場「海陸空加價潮」;那邊廂,油魔肆虐,加快減慢,導致通脹火上澆油,民怨一觸即發。
燃油價格牽一髮動全身,可以說是通脹走勢的風向標。由於港府對民生困苦麻木不仁,對油公司監管不力,消費者知情權長期被剝奪,只能任人魚肉。運輸業界質疑油公司合謀加價,港府又欠缺有效的監管措施,導致問題不斷惡化。在忍無可忍之下,業界準備再度發動連串大型抗議行動,包括貨車慢駛、包圍油公司等。
事實上,油價加快減慢已非一朝一夕的事,早就備受詬病。運輸業界人士指出,○八年七月國際油價最高達到每桶一百四十五美元,當時本地柴油零售價每公升十一元六角,汽油為十七元,車用石油氣為四元七角至五元一角;目前的國際油價大約為每桶一百零四美元,比高峰期下降了四十美元,而本地柴油零售價竟比○八年還要貴兩角,汽油及車用石油氣亦只是便宜數角。業界形容,「油公司加快減慢已經到達瘋狂地步」。
油公司瘋狂,而運輸業界則不斷進行各式各樣的抗爭,特別是年前的「餓死油魔」行動,更是聲勢浩大,一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可惜,不管業界如何聲嘶力竭,加快減慢的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油魔肆虐,孰令致之?實際上,即使油公司未必如運輸業界所指合謀操控油價,但他們之間已有某種默契,每次調整油價的步伐幾乎一致,已是公開的秘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在油公司儼然形成攻守同盟的情況下,消費者毫無選擇餘地,只有被迫捱貴油。
如果說油公司加快減慢是「病徵」,那麼港府無所作為則是「病因」。與處理公共交通工具加價申請一樣,對於油公司予取予求,肆意加價,港府除了進行一番毫無意義的道德勸喻之外,充其量只是推出一些花拳繡腿,例如在網上公布油價資料,或者推出所謂「互動計算機」,讓車主根據價錢及入油量自行選擇,姿勢大於實際,根本無濟於事。
港府真的沒有辦法監管油價嗎?當然不是。除了盡快實施競爭法,進一步開放市場,有人建議當局設立委員會,由學者、運輸業界、官員同油公司代表參與,定出調價機制,令定價更加合理。總而言之,要監管油價,港府決不是束手無策,問題是有沒有決心而已。
古人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港府放任公共事業加價,縱容油魔噬人,坐視通脹加劇,令基層市民生活雪上加霜,可以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可不知,日本核危機還沒有解決的迹象,本港正面對經濟放緩、通脹加速的困境,若港府繼續無所作為,當年天星小輪加價「斗零」而引發動亂的歷史,隨時可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