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反對派引喻失義

近日,美英法等國對利比亞實施突襲,眾多平民死傷。所謂中東「茉莉花革命」,至此已荒腔走板,全無絲毫浪漫。

不久前,香港反對派藉「今日中東波」憧憬所謂「明日中港波」,根本是昧於時事,引喻失義:

突尼斯、埃及等國的「茉莉花革命」又被外電稱為「飢餓革命」,說明這些國家存在嚴重的貧困問題。突尼斯「星星之火」就是因為一位大學生「畢業即失業」,被迫做「無牌小販」遭取締憤而自焚,觸發民眾廣泛抗議,結果引起「燎原大火」;而埃及人口近四成即三千多萬人處於赤貧狀態,這是「中東波」形成的最基本社會條件。

反觀中國,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國家擺脫貧困,解決溫飽,邁向小康社會。特別是佔人口多數的農民,國家先是放開「包產到戶」;繼而允許勞動力流動,農民工進城;再取消農業稅,農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生產力獲得釋放。糧食和副食品供應之豐富,比當年「憑票限量」完全「換了人間」。企業有「最低工資」,城市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不斷向上調整。民眾以前以擁有手錶、單車、縫紉機為夢想,現在是以擁有房子、車子、票子為目標。

以人民所得實惠而言,中國可以說是自鴉片戰爭一百七十年來的首次盛世,豈是埃及等中東國家經濟凋敝、民生困苦、通脹率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窘境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