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的肺結核(又稱肺癆)個案有下降趨勢,但發病率仍較歐美等先進國家高。本周四為「世界防癆日」,署理衞生署署長曾浩輝昨出席相關活動時指出,本港肺結核新呈報個案由廿年前的每年七千多宗,下跌至去年的五千一百三十二宗,是歷來最低。雖然有關疾病的發病個案正逐步減少,但由於本港人煙稠密,病菌傳播的風險大,加上抗藥性病菌的出現,令肺結核於本港的發病率較西方國家高。
衞生防護中心胸肺科顧問醫生譚卓明表示,由於英美等歐美國家,早於數十年前已可控制疾病的傳播,故目前該等國家的肺結核發病率只是本港的十分之一。他指,由於長者的抵抗力較差,故本港的肺結核患者四成屬於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他強調肺結核可透過藥物治療,雖然此病有機會復發,但大部分病人經過約半年療程可痊愈。
譚卓明稱,肺結核潛伏期可長達數十年,十個帶菌者中只有一人會發病。他估計本港目前有三分之一人屬帶菌者,但只要病人沒有發病,對健康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由於肺結核病者主要受結核菌感染或由帶菌者的飛沫傳播,他提醒如市民出現冒冷汗、持續發燒、體重下降及痰有血絲,情況持續三星期以上,便有機會患上肺結核病,應及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