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全球大熊貓只有一千多隻,除早年其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影響出生率外,大熊貓的懷孕過程存在不少變數,「假懷孕」的情況時有發生,加上其發情期每年只有短短三天,令牠們更難開枝散葉。
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部執行總監蔣素珊昨日宣布盈盈、樂樂終於「洞房」的喜訊後表示,雖然十分興奮得知這個消息,但希望公眾不要抱太大期望,原因是年輕大熊貓首胎的成功誕生率僅約三成,加上一般大熊貓的繁殖年齡在七歲,也為「早婚」的盈盈懷孕增添變數。
再者,熊貓喜選擇交配環境及情緒,例如昨日園方雖安排一雙大熊貓自然交配,卻未能成功。
蔣素珊又說,大熊貓的懷孕過程全程充滿變數,如受精卵子進入子宮時可能會貼在子宮壁上,令懷孕期延遲,因此妊娠期可能短至兩個多月,長則近一年也有可能。
此外,即使雌性大熊貓的身體和賀爾蒙水平已呈現懷孕迹象,包括減少活動、尋找一個僻靜處臨盆及食欲下降等,但也不是絕對指標。
蔣素珊續指「假懷孕」的情況屢見不鮮,加上大熊貓幼兒的體重僅得一百廿克,因此憑觀察熊貓媽媽的外表,根本無從準確判斷是否懷孕,必須在胎兒出生前兩星期,以超聲波偵察,才可確認是否真正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