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淪為私醫頂手資產

本港私人診所的病人資料估計高達數千萬份,是一個巨大寶藏。然而,現行的醫生守則卻容許醫生退休或診所結業時,只需張貼通知或登報啟事知會病人,縱使最終無徵得病人同意,仍可將病歷轉移給同業。病人權益組織批評有關做法不合時宜,無法保障病人私隱,令私人病歷淪為醫生提高診所頂手費的資產。個人私隱專員公署關注事件,稍後將向醫務委員會跟進。

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估計,本港執業私人醫生最少有四千五百名。資深醫生勞永樂表示,每位專科醫生擁有數千至萬多名病人資料,有的隨時逾十萬份。若以此推算,私人診所擁有的病人資料高達數千萬份。

根據○九年修訂的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醫生退休或診所結業時,只需於診所張貼通知或透過報章刊登啟事,嘗試知會病人,便可將病歷轉移同業。

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行內通常是在報章刊登啟事,通知病人於限期前取回病歷,限期過後仍未取回的病歷,便會轉移給另一位醫生。

醫委會關注短期討論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副主席張德喜批評,有關做法欠妥當,「病人係信主診醫生,唔係信下一手醫生。」張認為,醫生專業守則的規定太寬鬆,「曾經有病人反映有剛接手診所的醫生寄宣傳單張去佢屋企,借通知佢已從上手醫生接收佢嘅資料,乘機招攬生意。所以,話唔定醫生仲會用病人資料去抬高診所頂手費。」

個人資料有市有價,資深偵探張大偉指出,附有病歷的個人資料一直是推銷健康產品和醫療計劃公司購買的目標,一份隨時可賣到五百元。

資深醫生勞永樂建議,醫委會檢討現行制度修訂守則,由醫委會制訂處理接管病人資料方法,或由醫學會等權威機構提供病歷託管服務,讓醫生可有多一個選擇。

醫務委員會則表示,準備短期內開會討論有關問題。

專案組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