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嘯只是一個大禍的肇因,引發出來的核危機才是禍心。
以今次地震和海嘯的強度,死亡人數在數萬之譜已是無可避免,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非常巨大,但核洩漏帶來更長遠的影響。
上周筆者在《太陽報》專欄介紹過日本的環保外交,日本以其島內的環保成就作為垂範,然後通過大量援助,把島內的成就做成樣板向海外推銷,成績斐然。而日本有此成績,其核能政策是其中一個核心政策,沒有核能,日本許多環保指標都不會如此亮麗。日本利用核能發電,在節約石油、減排方面都大有裨益。但今次核事故之後,這項核能政策恐怕走到盡頭,不要說再建核電廠是奢望,就算現時那幾十個核電機組,恐怕也面臨一定的政治壓力,這不只對環保構成壓力,對經濟也是大打擊。
有評論認為,日本底子厚可以承受今次的衝擊。日本的底子反映在其儲蓄和資本之上,這點不必爭論,但今次核事故和地震把日本的先天問題完全再暴露一次,同樣遇上核事故,日本的狹長島國就遠不能和俄國以及美國相比。
至於日本國民在今次災禍中的表現,得到全球好評。日本人團結、守紀律,其實早已有公論,在今次大地震和海嘯中又再表現一次。但日本國民得分,日本官僚卻嚴重失分,日本國民今次鎮定的表現,是因為防震訓練有素,而核事故卻是第一遭,突發事件把日本官僚的能力如照妖鏡一樣照出來。全世界的官僚系統,都是以低調、掩蓋、淡化,一切在控制內等詞語來打發,日本也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