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可能會對香囊這名詞感到陌生,最多都只能從電視上的古裝劇認識,它多由女主角以定情信物的姿態送出,因此有人會誤以為香囊便如今天的香水般,光有一個香字,然而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香囊中所用的不是一般的香料,而是一些具芳香辟穢開竅功效的中藥,作法多為先把藥材切碎,再以錦囊盛載,於暑熱或濕重的天氣佩於胸前或腰間。
古人習慣於端午節前後製作及佩戴,因為那時候天氣開始炎熱,而熱氣蒸熏了地面的濕氣上升,形成濕熱邪氣,人在這環境下便很容易因此而得病。
而香囊以蒼朮、白芷、菖蒲、辛夷花、藿香、川芎、香附以及薄荷麝香(今已不用)等一派芳香辟穢化濕的藥物為填入物,可讓它們淡淡的香氣隨身,便能改善因暑濕帶來的問題,比方頭感重墮、四肢軟倦乏力、總是懶洋洋不想多活動的感覺。
端午節前後佩戴香囊的習慣適用於中國的中部地區,於香港,因地處南方並且沿海而立,濕氣尤重,近年氣候反常,春秋時候太熱也會出現上述的情況,因而在香港的適用時間更長。而香囊的製作簡便、價格廉宜,不妨自製一個,以收防病之效,但要注意藥材的香味會揮發,便會失去效力;以及天氣太潮濕也會令香囊內的藥材發霉,因此最好兩個月更換一次內裏的藥材。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中醫推廣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