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雋語:發展就要飲鴆止渴?

日本大地震觸發核災難,並不是日本自己的問題,更足以令全球反思,到底如何應對能源問題。

經歷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大爆炸後,全球一度談核色變,世界各地的反核運動風起雲湧。可是,人類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曾幾何時的洪水猛獸、人類公敵,近年搖身一變,披起「潔淨能源」的漂亮外衣,儼然有成為地球救星之勢。

相比起傳統的化石燃料發電,核能發電的確有一定的環保優勢,最起碼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再則,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穩定。更何況,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尚未成熟,成本高昂,很難普遍採用,根本是遠水難救近火。

於是,核能發電遂成為不少國家的努力方向。尤其像中國、印度這類發展中國家,求「能」若渴,最重要是發展核能可以自給自足,而不會被人制住咽喉,自然大受歡迎。

事實上,核能發電並不如人們想像中那樣有百利而無一害。核洩漏禍害之烈,自不待言,核廢料如何處理,至今尚沒有絕對安全的方法,不啻是生態的計時炸彈。

日本這一波核事故,能否讓這些國家三思呢?可能性似乎不大。內地有關部門已經明言,中國發展核電的安排是不會改變的。雖說發展是硬道理,但以飲鴆止渴來達到目的,又是否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