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兩成不是死線

今次財政預算案派錢帶出另一個問題,就是香港的經常性開支應否加大。問題緣由今次盈餘近千億該如何處理,因為政府不想增加經常性開支,所以這筆盈餘變成呆資,無法運用到政府經費上去,於是,為這些盈餘如何處理而煩惱和爭執。有意見認為,一旦放開政府預算不能超過生產值兩成的指標,那麼盈餘的洪水就有宣洩,不致庫房水浸。

香港特區的理財哲學應如何修改,在這不能深入一一分析,但就算不去探討最深入、最基本的問題,也不是對那巨額盈餘束手無策、非派光派淨不可。

政府開支不超過生產值兩成其實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金科玉律,一點都不能增減,事實上,公共開支和國民生產值的比率一直都在上升,上世紀八十年代大約一成六,九十年代升到一成七,二○○二年升到歷史高峰的兩成二。

而剛好二○○二年香港的經濟陷入空前困境,這個經濟難關,是受到許多客觀因素所造成,包括香港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內部經濟未有及時轉型跟內地經濟融合,而不是因為這個比例升到兩成二所導致。這兩成二的產生,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經濟收縮的結果,以數學來表示,就是分母細了,分子不變,令百分比的數值上升。

因為兩成二這個比例剛好在最差的年頭出現,所以才變得特別敏感,香港應該量入為出,有所節制。正如前述,不能視兩成比例為死線,一點彈性都沒有,財政紀律要守,但不是畫地為牢,為自己製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