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民怨沸騰一觸即發,財政司終肯「跪低」撲火,修改財政預算案,但另一更大的火球正燒得火紅,隨時爆破。中產階層潛藏了不少精英分子,惟付出與收穫長期不成正比,面對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千瘡百孔的醫療制度,以及經濟環境的困局,不少中產對前景感到心灰意冷,積怨難紓下,隨時觸發繼九七後另一次中產逃亡移民潮,令香港精英盡失。
任職航空公司的招先生早在九五年舉家移民新西蘭,其後回流香港工作,太太與三名子女則留在當地,不過一年多前招再申請全家移民到加拿大,「之前就驚九七,今次就為咗仔女讀書。」招直言家人即使離開新西蘭,亦不會考慮回港生活,選擇加拿大是取其讀書環境好,不似本港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加上本港經濟過於傾斜於金融、地產,令子女看不到「出路」,「個女讀健康科學,個仔就讀航空,但香港根本冇相關嘅行業發展。」
「香港做正職係賺唔到錢,只有『炒賣』才可發財,炒樓炒股甚至炒紅酒。」招批評港府的政策欠前瞻性,尤見於壓抑樓價的措施,「其他國家政策都唔係完美,不過只要人哋有一樣嘢吸引,已經贏咗。」他直言在香港生活並不如外國舒適,四百萬港元只能買一個在東九龍約七百呎的單位,但在外國可買大五倍的地方,「如果我哋一家五口真係返香港,都唔知要幾多錢先買到間屋安居樂業。」
環凱國際顧問公司負責人張家禧表示,近年本港移民數字確有上升,自金融海嘯後,數字已增加二至三成,大部分為技術及投資移民,而技術移民主要為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如會計師、工程師等。張更指出,不少辦理移民人士除追求更理想的未來外,更與本港政治環境及教育制度有關。「中產付出多,但就得唔到合理嘅回報,加上近年常有政治爭拗,教育制度混亂,唔少人都係為咗下一代所以移民。」
「其實真係迫不得已先會想移民,香港嘅教育同政制真係令人失去信心。」廿八歲的鄧先生與家人早已獲得居英權,但因習慣在港生活,一直沒有離港,但近年眼見本港政制不穩,重燃居英的念頭,「如果要組織家庭,一定會去英國生活,對下一代好啲!」因為在外國接受教育必定會比香港好,所以希望下一代可以在外國生活和讀書。
除移居他方外,北望神州亦成新趨勢。「移民去美國、加拿大嘅數字都好平穩,反而就多咗人返內地發展,比例上多咗近兩成。」景鴻移民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關景鴻稱,接觸到不少九七移居外地後的回流人士,回港後均紛紛轉到內地發展,當中不乏專業人士,包括會計師、工程師及科研人員等,估計有關數字會不斷增加。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過去兩年的民意調查顯示,教育程度愈高的市民,對官員的評分持續偏低,反映中產人士對政府漸失去信心。除了承受住屋問題外,政府的醫療和教育制度亦將中產人士「逼埋牆角」,「醫改要市民唔可以倚靠公立醫院;教育制度朝令夕改,又愈嚟愈多學校轉做直資,中產人士對呢啲制度最受壓。」
鍾續說,中產精英願意承擔交稅的責任,不過福利制度要相對公平,他相信不少中產人士因對香港失去信心,紛紛將子女送往外國讀書將會再成為趨勢,子女學成後,亦會留在當地工作,對香港日後的影響很大,「中產人士喺社會有重要力量,政府絕對不能忽視。」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