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吃台灣米

台灣政治人物最愛比誰愛台灣,馬英九就說他是喝台灣水、吃台灣米長大的,吃台灣米就成了愛台灣的表現。

台灣米也成為政府的伴手禮,包裝精緻的禮盒,送訪台嘉賓共享台灣米的芳香,佛光山過年也製作「幸福米」分贈信眾。

現在人們怕胖不願多食米飯,故行政院成立了跨部會糧食安全專案小組,呼籲「每人每天多吃一口飯」,希望每人每年增加一公斤白米消耗量,以減少五千六百公頃的農地休耕,提高糧食自給率。

糧食的供銷及安全已提升為台灣安全的層級,且糧食的供應與儲存不能過度依賴進口,提振台灣米食消費成為整體糧食安全的一環,可促進農業生產,並改善糧食消費的結構,也可達到節能減碳效果。

當今,高科技發達仍然不能迴避糧食的需求,隨着社會的轉型發展,許多耕地變更了用途改為建築用地發展,築起的高樓正踩在糧食上,這亦成了社會的隱憂,加之氣候暖化,天災不斷,也讓糧食減產,因之今後產糧國有了重大的話語權,也提升了未來的重要性。

過去台灣由北到南,高速公路兩旁都是綠油油的稻田,隨着大家的飯量減少,以及土地愈來愈值錢,農田都變成了樓房,稻田面積減少更對氣候調節、生態維護造成嚴重衝擊,因之為了保持耕地種稻米維持產量,政府鼓勵人民多吃米糧。

現代減肥潮流中,營養師鼓勵每人多吃一口飯,少吃精緻加工食品,米飯是最經濟實惠的熱量來源,是健康的最好選擇。人有「精神」,精乃是米加青字,吃了米才有能量來源,體力就如年輕人,米是人不可缺少的主食,不但推廣吃米飯,尤其吃糙米更佳,希望今後能蔚為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