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一般相信,將有兩個焦點:一是壓抑通脹;一是應對樓價高企,協助市民解決上車難的問題。關於前者,除了煲呔曾煞有介事地出來打打官腔,說甚麼應付通脹是港府當前要務一類的空話外,迄今未見當局有何具體措施;不過,對於樓價問題,政府唔聲唔聲,卻是做了不少工夫。
這是甚麼來着?且聽筆者慢慢道來。話說港大最新研究發現,港府建議的空氣質素新指標,竟比世衞的最差基準還要差,變相等同允許合法排污。學者估計,由此帶來的空氣污染,每年為本港帶來經濟損失高達二百億元,額外造成近二千人死亡。
有理由相信,這是港府人口政策的組成部分之一。須知道,同一間大學此前的調查發現,本港能見度每降低六點五公里,死亡率就會增加百分之一點三,由此推算,空氣污染每年殺千二人。事實上,環保團體多年來一直敦促港府修訂空氣質素指標,但官老爺一味採取「拖字訣」,結果連申訴專員公署也忍無可忍,出手調查,要求環境局交代為何遲遲不更新指標。讓市民早點死,還不是防止人口老化的絕招?
咦,慢着慢着,這跟解決市民上車難有甚麼關係?看官們應該聽過「彈性上班時間」吧,為避免交通嚴重擠塞,部分城市實行錯峰上下班,有的人朝九晚五,有的人朝七晚三。其實,買樓也是同樣道理,大家不妨理解為「彈性買樓時間」,有的人這輩子買,有的人下輩子買。烏煙瘴氣,有助人們搶閘投胎買房子,港府可是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