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水深火熱三無家庭慘情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明日公布,過往備受忽略的三無人士,即無交稅、無公屋、無綜援的草根階層能否獲得施援備受關注。

這群靠一人或兩人工作維持生計的低收入家庭,近期面對高通脹壓力、租金飆升、子女書簿費及學費有升無跌的情況下,早處水深火熱中,壓力隨時爆煲。關注團體及學者均批評,政府明知三無人士的困境,卻漠視不理,促制訂針對性援助措施,不要再「得把口話關心、隻手就按住荷包」做守財奴,拒絕還富於民。

圖、文:探射燈小組

百物騰貴,普羅大眾均希望政府「開倉」紓解民困。然而,過往多次在「派糖」中落空的三無人士,今次能否獲得眷顧,有待明日揭盅。

「一分錢福利都冇」

居於荃灣一間僅一百四十呎唐樓劏房的麥太,育有兩名子女,一家四口僅靠丈夫賺取的一萬一千元收入維持。她說除去租金同水電雜費近四千元,丈夫交通費及長女補習班近二千元,收入已冇了大半,「政府成日話紓解民困,攞綜援嘅出雙糧,有屋嘅免差餉、電費減免,公屋租戶就免租一個月,我哋呢啲租樓住、冇綜援、打工搵食嘅三無人士,就一分錢福利都冇!」

麥太表示,三年前由內地來港,當年幼子尚未出生,申請公屋及綜援均因居港未滿七年被拒,現幼子已兩歲半,但公屋申請依然杳無音訊。「嚟咗(香港)咁耐都冇買過新衫,屋企啲傢俬都係人哋畀,冇錢買。」為免入不敷支,麥太直言會等街巿接近收巿時才買餸,白米只會買散裝,每餐都食青菜、鹹魚。「依家通脹咁犀利,加人工最多都係一、二百蚊,追唔上通脹,最想政府資助租金,幫補少少,已經心滿意足。」

「憂仔女唔夠營養」

同為三無人士的葉太,丈夫任職地盤散工,收入不穩,好景時每月賺約一萬三千元,但巿道差時只得六千元,故平日開銷就要慳字訣。葉太說,為減少交通費支出,就讀中五的長子會步行上學,讀中一幼女因跨區上學,每月交通費要三百元,租金要三千二百元,連同水電差不多四千元,「慳到盡每個月都係掹掹緊,最驚就係病,睇一次醫生要成百幾蚊,就入不敷支。」食用方面,葉太表示主要青菜和少肉,約兩星期煲一次湯飲,「都擔心對仔女唔夠營養,但冇辦法,咩福利都無,政府成日話關心弱勢社群,但我哋就得個吉。」

最令葉太煩惱是劏房環境惡劣,除環境噪音影響子女學習外,衞生亦欠佳,常有老鼠出沒,加上面積狹窄,丈夫要做「廳長」朝行晚拆,「最想梗係快啲上樓,依家通脹咁嚴重,租金不斷咁加,遲早頂唔順。」

做守財奴 無視民苦

「成日得把口話關心,隻手就按住荷包。」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批評,政府擁有龐大盈餘,卻做守財奴,無視民生慘況,拒絕還富於民。李更指,電費回贈只是「派粒糖」,但高通脹巿民需要的是「派碗飯」,他更說古代遇上天災饑荒,皇帝都會頒令開米倉賑民,做到「急巿民所急、應民之所需」,反觀港府卻「有姿勢、冇實際。」

「連粥都無啖好食」

明愛荃灣社區中心梁俊威亦說,政府知悉三無人士存在,但竟以「唔知點幫」推搪,高通脹持續,巿民人工加幅追不上租金加幅,低收入人士隨時陷入「連粥都無啖好食嘅困境」,而交通津貼每月僅六百元亦是九牛一毛,「津貼仲要有份工先至有,政府根本就冇體察民情。」

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趙維生表示,政府一貫的派糖措施離不開提高免稅額、綜援出雙糧、免差餉、公屋免租等,缺乏制度化措施,未能長期穩定地幫助低下階層解困。趙直言,政府常抱有「做夠」心態,認為已經照顧綜援人士及大部分納稅人,忽視兩者之間的三無人士。專業進修學院社會及人文科學系高級講師馮偉華則說,政府多年來漠視低收入人士苦況,建議提供經常性交通補貼,甚至向公共交通注入補助,抵銷車資增幅,減輕巿民交通費負擔;另提供免費幼兒教育、專上教育貸款以成本價收回等,亦有助低收入家庭紓解困境。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