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英殖尖子教國情

又有「大人物」被安排作國情教育演講。教育重身教,故演講內容並非重點,反而講者背景、家世、一生所作所為,對莘莘學子更具啟發。學生聽完演講,若能捫心自問:「愛國是理所當然,還是基於實際考慮?」在學習求「真」範疇,肯定已獲益良多。

「大人物」不乏英殖民統治尖子。當中部分華裔血統、香港出生人士,若不露面在幕後以英語發言,不熟悉他們者,根本無法分辨聲音是來自洋人抑或華人之口。而且,所說英語乃英國上流社會、貴族名校口音。

歷史竄改不了,華人這樣說英語,是本港顯赫華裔家庭在英殖民統治下,刻意栽培的結果;這跟多年前窮孩子透過小學會考入讀公立名中學,所學的「衞生幫辦」英語──寫報告可以,用流利英語發號施令則力有不逮,完全是兩回事。前者躋身殖民地管治階層,後者則只能當殖民統治者的僕人。

此類人士及其家族曾否因中國不濟,受惠於英殖統治?其父輩的盤算是否與前英揆戴卓爾夫人在中英談判開始時一樣,認為港島及九龍界限街以南屬永久割讓予大英帝國土地,故刻意栽培子姪成英殖管治階層,延續家族權勢直到永遠?

九七回歸,英殖統治下發迹的家族仍然顯赫。這究竟反映甚麼國情?是「一國兩制」獲真正落實,還是英殖尖子適應力特強?尖子由英殖中流砥柱轉型為愛國愛港特區棟樑的心路歷程,學生又應怎樣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