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兩岸和平協議

兩岸間的經濟議題已達致圓滿的互動結果,在北京的力促下,即將會受到兩岸政治對話、簽定和平協議的壓力,台北對此的反應是一貫的「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拖延之,但拖得了一時拖不了一世,不能永遠迴避之。

國民黨談起國共簽署和平協議就色變,歷史的教訓難以忘懷,以史為鑑,如今能不戒慎戒懼?其實,國共早在一九四九年四月議簽過一次「和平協定」,當時,中共取得軍事優勢,在協定中主張「廢除偽憲法,廢除偽法統」,結果雙方破裂,隔日共軍即渡長江,繼而國民黨敗走台灣。一朝被蛇咬,六十年後的今天,國民黨看到草繩還是怕。

兩岸要進入政治談判必先創造周邊和緩的氛圍,同時海峽兩岸必有「合則兩利」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尋求中華民族的最大發展,北京需面對的問題是兩岸現狀乃是內戰的延續,所以始有議簽和平協議的必要。

至於兩岸內戰的延續乃從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九年間的國共內戰,現形式上雖已結束,但實質上仍在進行,如兩岸的軍備競賽,層次愈來愈高的諜戰,國際間的打壓較量,不容中華民國的存在,這些因素都讓政治談判充滿了困頓難行之處。

北京一再警告台灣不能從中國分裂出去,其實,中華民國於一九一一年成立,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宣布新中國成立了,認真說來,此乃是共產黨的新中國從中華民國分裂出去,北京今日的強大,不能因此於法理上抹殺中華民國的存在。

由是觀之,今日談兩岸簽定和平協議,正本清源的就是北京必須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有分才有合,從「互不否認到相互承認」,已確認兩岸政府的地位,無此基礎如何簽定和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