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中東示威浪潮持續

埃及人民革命之怒潮已經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擴散,舊有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出現劇變,對全球政治與經濟的未來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各國領袖密切關注局勢變化,作出相應策略性調整,避免國家利益受到衝擊。

即時的危機發生於波斯灣島國巴林,這個小國看似無足輕重,卻是環球資金的集中地,也是美國第五艦隊的基地,是美國遏制伊朗的重要軍事據點。金融界估計一旦巴林政府管治失效,會有數以百億計的美元流失。

令政治分析家感到驚訝的是,有強人稱號的卡達菲以鐵腕管治的利比亞也首度出現街頭示威。過去四十年,除了慶祝巡遊以外,上街抗爭幾乎絕無僅有,國內反對派參考埃及經驗,以fb等社交網站號召群眾走上街頭。

比較特別的是,美國的宿敵伊朗,同樣出現有規模的群眾示威,矛頭直指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但與其他區內政權採取退讓姿態形成強烈對比,伊朗政府高調反擊,準備嚴懲滋事分子,更已拘捕反對派的兩位主要領袖。

輿論普遍認為示威浪潮將會持續,皆因區內貧富懸殊問題極之嚴重,富者窮奢極欲,貧者無立錐之地,而且失業率普遍高達雙位數,利比亞更高達百分之三十。導火線由飢餓引起,所以突尼斯爆發的第一波示威被稱為「飢餓革命」。

世銀日前發出預警,全球糧食失收,糧價不斷攀升,已達危險水平。世銀數據顯示,至少有四千四百萬發展中國家的貧民,自去年六月以來陷於極度貧困的境況。換言之,飢餓誘因之下,中東地區的示威怒潮仍有擴大空間。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正積極介入區內事務,相信新興經濟體如中俄巴西等國也難以保持沉默,聯合國也責無旁貸需要適度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