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坊間湧現大量聲稱有神奇療效的健康飾物如頸鏈、手鈪,以及電療儀器等,並以「負離子」、「電磁波」等作招徠,聲稱可提升能量及消除疲勞等。消費者委員會接獲有市民耗資近四萬元購入聲稱可淨化血液的儀器,用後頭暈不適;有市民更花七萬元購負離子充電機後,卻又怕導致心律不正突然死亡。消委會更發現,市面上有健康飾物含有用於核電的放射性物質,提醒市民留意產品潛在風險。
消委會由○八年至去年,共接獲十六宗涉及健康飾物,及十二宗涉保健儀器的投訴,主要關於銷售手法、產品質素及安全性等。其中一名投訴人的母親以三萬八千八百元購買電位治療器,聲稱可令身體電子增強,從而淨化血液、防老化及紓緩痛症,惟用後頭暈不適,懷疑與儀器有關,經消委會調解後獲退款。亦有市民到保健公司試用三萬多元的儀器,職員聲稱儀器帶有磁場及可改善健康,又稱有日本醫院採用,惟投訴人試用十分鐘後,儀器發出「啪啪聲」,擔心有危險,遂通知消委會。
消委會搜集部分健康飾物的宣傳單張,要求商戶提供測試報告等資料。其中一款報稱含「鈦」及「鍺」的飾物,聲稱可防電磁波,但提供的測試報告中,鈦及鍺竟「檢不出」。另一款聲稱可釋出負離子的飾物,測試報告卻發現含「釷」,中文大學生命科學院客席教授曹宏威指釷為放射性物質,有國家研究用於核電,放射性劑量值得關注。
消委會亦關注市面有電療儀器聲稱可預防直腸癌及胃癌等,更有「高壓電儀器」聲稱可用高達七千至九千伏特高電壓。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副會長鍾惠文警告,電流過高可灼傷皮膚甚至皮下組織,市民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消委會期望政府對健康飾物的安全及療效加強監管,以免消費者誤信無作用的產品而延誤病情,並促請當局加快立法監管醫療儀器。衞生署指,市民不應單靠健康產品的療效宣稱而自行購買使用,去年十一月已向立法會匯報立法規管醫療儀器事宜,今年進行營商環境影響評估,未有立法時間表。
圖/文:靜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