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缺乏研究經費一直為人詬病,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終於推出兩招提高大學研究質素,包括撥款一億五千萬元首創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每年資助二百至三百名助理教授開展研究工作,每人平均資助額約一百萬元;又會放寬人文學科研究學者替假限制,令他們可以專注研究。教育界形容政府「遲做好過唔做」,建議當局劃定配額資助本地教授,扶育本港的研究人才。
現時教資會批出的研究款項,需由八大院校提出研究計劃競逐,多由講座教授及教授級學者壟斷,初入行的助理教授往往難以在競爭中突圍。教資會研究資助局主席錢大康指出,在大學四年制下,八大需增聘大批教授,未來本港將有一千名助理教授,佔各級教授總數四分一,有需要協助他們投身研究行列,並吸引優秀年輕學者來港。
教資會將撥款一億五千萬元推出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支持及培育資歷較淺的年輕助理教授。申請人須首次從事全職工作,任職時間少於三年,職務須涵蓋教學及研究工作,並獨自指導哲學碩士或博士課程的學生,計劃除提供研究經費外,亦會提供發展教育活動的費用,合資格的學者可於今年年中提出申請,最快明年六月獲批款項。
教資會亦將放寬「聘請替假教師安排」,由現時只涵蓋人類學、人文學、語文及法律學,擴大至涵蓋所有人文及社會科學學科,替假期限亦會由現時的四個月增至一個學期或一年,以便學者可以專注研究工作,全港最優秀的十多名研究人員,更會獲「傑出研究員」名銜及資助。
高等教育聯會副主席李向榮表示,年輕學者早應獲政府照料,新計劃「早就應該做」,但他擔心本地助理教授就香港特殊環境進行的研究項目,未必能與海外學者的國際性研究競爭,建議教資會把部分資助優先給予本地教授。李向榮更言,助理教授面對沉重教學及行政工作,希望計劃可減輕他們的負擔,提升本港的研究質素。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亦指,大學四年制下,各院校要招聘大量學者,年輕教授注重工作前景及研究經費,新計劃可提高本地院校的吸引力,有助招聘優秀人才,以免高等院校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