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可以食死人,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收到廿七宗有關假藥的投訴,較○九年多五宗。該會與海關合作,首次公開十八間去年因出售假藥及藥物成分與標籤不符而被法庭定罪的藥房黑名單,希望增加阻嚇性。海關表示,三分一被定罪藥房已結業。不過本報發現,部分藥房結業後原址出現另一間不同名的藥房,職員聲稱是新舖,但新藥房發出的單據卻是被定罪藥房所有,另有街坊直指根本是舊藥房原班人馬經營。
海關去年共破獲廿五宗涉及售賣假藥個案,包括公布的十九宗定罪個案,貨品總值五百四十萬元。公布的十八間定罪藥房,六間已經結業,大部分違法藥房主要集中九龍油尖旺一帶,以及大埔、上水及粉嶺等新界地區,涉及共三十多種藥物,其中大埔的景生中西藥房兩度被定罪。違法藥房主要因使用偽冒商標或虛假商品說明,偽冒藥物包括治陽痿藥、風濕及關節痛藥、腸胃藥等。被定罪刑罰包括罰款二千元至三萬元不等,有店員及店舖經理被判社會服務令,被判罰最重為位於油麻地的嘉禾大藥房,店員被判監十二星期。
本報昨日巡查所有被定罪的藥房後發現,六間聲稱已結業藥房中,兩間原址有新店營業。其中大埔的龍豐藥業(第五分店)因十五款藥品使用虛假商品說明被定罪,昨日所見新店招牌被遮蓋部分,現舖名為「大豐藥房」,職員自稱是新員工,對上手並不清楚。不過,大豐藥房售貨後開給客人的單據上列印「Lung Fung(音譯龍豐)」。另一間位於粉嶺的龍豐藥房去年因十二款藥品使用虛假商品說明被定罪,現址新店為德豐藥房,職員自稱是新員工,不清楚前藥房被定罪事件,但街坊踢爆「咪又係嗰班(員工)。」
衞生署表示,十八間定罪藥房中,大埔的龍豐藥業(第五分店)去年七月遭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停牌,去年底結業。現於同址開業的大豐藥房已向管理局申請註冊藥房牌照,申請正處理中,惟未能回覆前後兩間藥房是否涉同一負責人。過去三年共有七十四個藥物零售商,因不同理由被管理局指令停牌。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海關公布的個案只屬冰山一角,未能真正反映問題嚴重性,促請當局加強打擊。部分被定罪藥房疑改名後繼續經營,如「借屍還魂」,港府應加重罰則,否則不法分子只視罰款為營運成本,無助打擊假藥。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行動)課監督連順賢指出,近年未發現本地製造假藥,相信假藥來自東南亞、內地及印度等地,一般以郵包方式逐少運入本港。他稱,會深入調查每宗個案,並監察相關負責人,有信心若有關人士再售賣假藥,海關仍能予以打擊,「海關放蛇行動會持續,唔擔心藥房改名繼續犯案。」他建議市民光顧有信譽的藥物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