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在官場混,像曾蔭權這種被英國人撤退前大力特殊培養的「華人高官」還是可以大發「官威」的,當年他在沙田區當政務專員時,就得了一個「大軍閥」的花名,可見「威」之極也;多年後,曾蔭權當上特首了,反而「威」不起來,可見,當特首絕不意味着是在香港當了最大的官,其地位、工作職責和社會功能,不在單純的「官場」之內。「離開」了官場,曾蔭權就「威」不起來,成了眾矢之的,焦頭爛額,「威人」不威。
對此,曾蔭權當上特首後,一直沒有「回過味來」,以為自己是當了最大的官,要用這個最大的「官威」管治香港,也一定能管治好香港。他的這種「官威」治港心態早已用「強政勵治」表達了出來,其背後顧盼自雄的「潛意識」,就是他後來沾沾自喜透露的早年間在沙田當政務專員時得了一個「大軍閥」的花名。
古人云:「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曾蔭權為官數十年,把「官威」視為「環中」,以為得此「環中」,就能無窮應對自己的平步青雲、官愈當愈大,以至出任特首統領整個香江也不在話下。然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當特首和當大官是兩碼子事,「官威」解決不了當特首的「課題」,今日香江之時代大變,也早不能讓小小的政務專員成為雄霸一方的「大軍閥」,連「第一人」特首也不行也。「白髮蒼顏心故在,只如當日看山時」,曾蔭權只能把當年的「軍閥」、「官威」,當成遙不可及的回憶「唏噓不已」也。
可是,曾蔭權從來沒有這個智慧和悟性。當上特首後,他還是以「官威」和官場權術來面對處理種種政治、經濟、民生、社會問題,一忽而強橫霸道,一忽而奸狡使詐;一忽而故作慷慨,一忽而自許低眉;一忽而假扮君子,一忽而明做小人;一忽而奮勇,一忽而閃縮……其結果乃施政無方,混亂不堪,威威不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