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人擬列文化遺產

【本報訊】政府正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負責相關工作的華南研究中心草擬了一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初步名單,涵蓋合共六十三項建議主項目及二百一十六個次項目,當中包括竹枝詞、山歌、哭嫁歌、舞麒麟及點燈等,中心稍後會將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草擬名單,交予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審定。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本周五將開會討論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進度報告。有關普查工作去年七月開始,負責的華南研究中心普查隊已進行了二百七十四個項目的調查研究,並草擬初步名單,當中包括六十三個建議主項目,包括傳統音樂,如山歌、哭喪歌、哭嫁歌、嘆歌、鹹水歌;傳統舞蹈,如舞龍、舞獅、舞麒麟、英歌;民俗如春秋二祭、屯門陶氏宗族、祭白虎打小人、錦田鄧氏宗族、食山頭、神功戲、太平清醮、盂蘭勝會、龍舟競渡及舞火龍等;傳統技藝及醫術包括戲棚搭蓋技藝、跌打、花炮紮作及蜂蜜製作等。

設資料庫持續更新

華南研究中心亦有徵集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至今共收到六十九份公眾申報表,合共涉七十項申報項目。當普查工作完成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成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載有列入名單的項目及有關的資料研究,供公眾查閱,並會持續更新。

康文署指出,政府早前已向國家文化部申請將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坑舞火龍及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當局會舉辦民俗文化工作坊等,邀請製作飄色、平安包、紮作火龍的師傅,講解其工藝特色,增加市民對傳統藝術的興趣。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