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界:論美台軍售三十年

年初胡錦濤訪美回國不到一星期,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於一月二十五日見馬英九總統,雙方尋找軍售的「合適時機」,並稱不會因中國大陸反應而受影響。北京有權威媒體刊文總結三十年來美台軍售,認為這只是中美關係的異常表現。隨着中國國力增強及海峽兩岸關係日益改善,敵意化解,美國對台軍售的前途必將愈來愈暗,並會被最終扼止。

但筆者卻未敢樂觀,因為美國軍事圍堵中國的基本戰略不會改變,台灣作為美國「巧實力」重要一環也不能輕易放棄,美台軍售實際上則是雙方準軍事同盟的紐帶。

如眾所知,隨着一九七九年元旦中美宣布建交,同年四月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作為制衡台海兩岸的調節器。美台軍售已三十多年,總金額逾四百二十億美元。該文指從一九七九年美國售台四十八架F5E型戰機,到一九八九年賣八十八枚「標準」導彈等,總金額不到二十二億美元,多為防禦性質。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台軍售突然大幅增加到二百二十億美元,有大批進攻性武器如F16戰機、空對地導彈、「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和空中預警機等。

該文認為,美台軍售大躍進原因,一是一九八九年民運發生,美國及西方制裁中國;二是與台灣島內獨派勢力坐大有關。但該文忘記最關鍵的蘇聯因素: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美蘇爭霸決戰關頭,北京肯教訓越南拖莫斯科後腿,華府不惜犧牲台灣以爭取全球戰略的勝利。當「華約」解體、蘇聯崩潰,美國不用打中國牌了,台灣的戰略價值自然上升。

在中美博弈的全球大局,台灣不是關鍵的「眼」,軍事鬥爭也不是唯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