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童肥胖問題與日俱增,與少做運動、久坐唔願郁的習慣有關。香港大學記錄八十四名小學生的活動習慣三星期,發現肥胖兒童平日及周末活動量分別較瘦削兒童少一成八及兩成九。肥胖兒童周末更加「唔願郁」,平均每次活動後要休息逾兩分鐘,但瘦削兒童僅休息不足一分鐘便再活躍起來。專家呼籲家長盡量安排子女多活動,並減少每次活動間的休息時間。
香港大學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與港大醫學院,在三間政府資助小學,成功招募了八十四名七至九歲學生進行研究。身形瘦弱及身形肥胖的學生各佔四十二人。肥胖兒童平均身高一百卅三點二厘米,較瘦削兒童高近三厘米;肥胖兒童平均體重達卅九點五公斤,較瘦削兒童重近十三公斤;肥胖兒童的平均腰圍及坐圍達七十點一厘米及八十一厘米,均較瘦削兒童粗大約十四厘米。
每名兒童需於研究期的三周內,每朝七時半上學至四時半放學回家,都佩戴着一個名為「加速度計」的活動量計算器,以計算身體每次活動的持續活動時間、活動強度、每次活動之間的休息時間。假期時學童亦需於起床後至上床前佩戴活動量計算器。
研究發現,肥胖兒童平日每日活動七百八十八次,較瘦削兒童的九百六十一次,活動量少一成八。此外,無論是瘦削或肥胖兒童,假日時的活動量都少於平日。肥胖兒童放假時的活動量更少,平均每日活動量降至四百八十三次,較瘦削兒童的六百七十七次,減少兩成九。
肥仔肥妹平日每次活動後,平均要休息卅九秒,假日更要休息兩分多鐘才再次活動;瘦削兒童平日活動後只需休息廿四秒,假日時則休息四十七秒,便再活躍起來。
專家指,今次是首個研究發現肥胖與瘦削兒童在活動後的休息時間顯著不同。外國研究曾發現,肥胖成年人每日平均比瘦削成年人久坐多兩小時,這種「唔願郁」生活模式可能從小養成,建議家長多鼓勵子女做運動,有助減肥及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記者于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