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緬甸政治和解

緬甸昂山淑姬最近公開呼籲外國企業到緬甸投資,她說該國五十年的政治動盪,使國家錯失了許多機會,現在應是埋頭建設的時候。偉哉斯言!吃盡苦頭、被軟禁十多年的她,不計較個人恩怨,以國家大利益為依歸,顯示出她作為政治家的胸襟、視野。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緬甸是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專業人才尤勝香港,不少緬甸籍醫生來港工作。可是,五十年後,緬甸成為亞洲最窮國家之一,人均工資只是五十至一百美元,連老撾、柬埔寨亦不如,更不可與越南相比。這三國經歷了幾十年戰亂形成今天的落後,但緬甸未經大的戰亂卻比這三國更落後。

人們可以歸咎於軍事獨裁政府的錯誤政策,可是,當軍人政府開始改革開放,經濟正進行市場化和私有化,即使還不如理想,亦總算終結軍人政府的體制,重新起步。而且是軍人政府與社會的主流看法,此所以去年選舉之後,國名、國旗、首都全部更改,顯示出重新開始的決心。

在這個時候,昂山淑姬假若還堅持抗爭,堅持更廣泛的民主,是給現時改革開放的脆弱局面增添壓力,放棄改革,緬甸便錯失大好的良機。蹉跎五十年之後,緬甸不能因政治爭執使改革倒退。

事實上,緬甸當前各方面形勢最有利改革發展。少數民族與緬族之爭已大致解決,國內石油天然氣出口帶來寶貴外匯,玉石、木材、大米等出口勢頭強勁。再則,國內農業工業穩定增長,外來投資主要是中國、泰國、印度絡繹於途,美歐也大有機會取消制裁,這正是民族團結全力發展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