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小手術」胎兒不保

醫院一句「溝通不足」,竟令嬰兒性命不保!一名孕婦因腸栓塞接受剖腹手術,事前曾獲悉屬「小手術」兼獲全程監察,結果手術後非但胎兒不保,院方更反口指手術實為大手術,僅承認事件出於溝通不足。關注團體促當局須加強與病人溝通並提供全面與正確訊息,讓病人清楚了解手術風險。

「醫生話係小手術,會全程監察胎兒,婦產科醫生隨傳隨到,流產、早產機會好微我先做!」張太(化名)懷孕期間因腸栓塞動手術,事後發現上述承諾均未兌現,醫生更指手術屬「大手術」、無法全程監察胎兒。最終三十周的胎兒須剖宮取出,腦部更曾缺氧約九分鐘,數星期後逝世。

僅認溝通不足

張先生不滿地說:「我哋心情一直平復唔到,老婆話早知就忍痛等個仔出咗世至做(手術),或者拎咗出嚟先,依家老婆入咗深切治療、個仔又冇埋!」

瑪麗醫院發言人承認婦產科醫生與孕婦及其家人溝通不足,有改善空間,並就醫生未有詳細解釋在手術中無法連續性監察胎兒而引起誤會致歉,院方已將是次醫療事故呈報管理層。但發言人重申醫生從未聲稱手術期間會「全程監察胎兒」及剖腹手術為小手術,強調若於腹部切開後監察胎兒,手術必須停止進行,頻密暫停會延長手術時間、增加孕婦和胎兒風險。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手術風險必須事前清晰交代,「病人嘅手術資訊係嚟自醫生,醫生講嘅嘢一定要正確、全面,等佢哋有意識同心理準備。」凡事後解釋亦將被視為「講大話同掩飾」,勢將影響病人對醫院的信心。彭亦促院方須將事故檢討制度,同時將病人與醫生、跨部門手術的各部門溝通記錄在案,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呢個絕對唔係小手術,要全身麻醉,如果啲腸黐得緊要就要解黐、搵邊度塞、切腸後駁腸咁,手術時間會耐,仲有可能有併發症。」腸胃科醫生徐幼葵指腸栓塞成因包括腸臟有腫瘤、有異物或曾動腸手術結疤造成阻塞等,導致出現肚脹、腸壞死或阻礙營養吸收等,不能掉以輕心。倘孕婦腸塞嚴重、痛楚劇烈,手術將難以拖延至胎兒足月出生後才進行。

婦產科醫生余啟文指孕婦若有危險而需接受腸塞手術,一般會徵詢婦產科醫生意見,以便提供術前、術後支援。余醫生又強調胎兒留在母體的生存機會最高,故此甚少採用先取胎而後手術的做法。

病人與醫院各自表述

病人指摘:醫生強調手術很普通、為小手術,結果手術後孕婦及胎兒均被送入深切治療部

瑪麗醫院回應:外科醫生一直評估為大型手術

病人指摘:並無履行全程監察胎兒承諾

瑪麗醫院回應:無法全程監察胎兒,手術前後及手術中,醫生共監察胎兒四次

病人指摘:婦產科醫生會隨時候命,但當日多次催促下仍未有前來手術室

瑪麗醫院回應:外科醫生有需要婦產科醫生提供協助時,婦產科醫生才會到手術室提供專業意見和協助

病人指摘:胎兒早產或死亡率約5%至10%,結果嬰兒取出數星期後死亡

瑪麗醫院回應:孕婦手術後胎兒心跳正常,被轉往深切治療病房後因胎兒心跳減慢,需進行剖宮產嬰手術

資料來源:病人家屬及瑪麗醫院提供

記者:莫麗珊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