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護士紛紛逃 公共醫療岌岌危

港府口口聲聲發展醫療產業不會影響公立醫院服務,推動醫療融資也不會減少對公共醫療的投入,事實卻不是這回事。近年來,公立醫院爆發醫護逃亡潮,去年便流失近千名護士,流失率飆至百分之五點一,創出五年新高,重災區涉及內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等多個部門。醫生流失同樣嚴重,甚至連醫學研究也受阻,情況令人憂心。

更可怕的是,醫護大逃亡遠遠沒有止血的迹象。醫管局文件披露,未來醫護整體流失率還將持續上升,隨着資深醫生退休或跳槽,當局預測每年醫科畢業生人數無法填補有關空缺,五年後累積欠缺醫生人數將達到二百二十九人。顯而易見,如果當局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繼續坐視醫護流失,已經岌岌可危的公共醫療系統遲早有一天土崩瓦解。

醫生和護士是公共醫療最重要的資產,公立醫院人才短缺,在十個茶壺七個蓋的情況下,醫療人員工作壓力增加,疲於奔命,必然影響服務質素,甚至忙中出錯,這是醫療事故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兩成八受訪市民擔心,醫護大逃亡會造成醫療質素進一步下降;兩成九指受害者最終是病人;還有四成一敦促當局正視醫護流失的主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港府為削減開支,向公共醫療動刀,不僅關閉護士學校,規定剛入職兩年的護士不得晉升加薪,而且推出肥雞餐吸引資深護士退休,埋下護士斷層的禍根,鑄成大錯。雖然政府後來重開護士學校,但培養合格人才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即使當局加強招聘補充新血,但其經驗、效率也無法與資深護士相提並論。公立醫院人手緊絀,完全是港府一手造成的惡果。

當局近年將醫療產業列為六大產業之一,為醫護大逃亡提供了誘因。眾所周知,相比私家醫院,公立醫院的待遇較差,工作時間較長,再加上管理層官僚作風嚴重,出問題就推卸責任,令前線人員士氣低落,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火上加油的是,在明知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醫管局還加開新服務,甚至發生醫生因不間斷工作而暈倒的悲劇,其壓力之大可見一斑。正如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指出,「醫生通宵當值三十多個鐘,邊個頂得順?」

良禽擇木而棲,大量醫護人員選擇蟬過別枝,並不令人奇怪。即使是有志於公共醫療的青年醫生,亦因為在專業上無法充分發揮,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得不轉到私家醫院,由此造成惡性循環,留下的醫護人手愈少,工作壓力愈重,出錯機率愈高,逃亡潮一發不可收拾。

本港公共醫療質素一向是港人的驕傲,這也是唯一全民共享的社會福利,可惜自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上台後,多年的努力毀於一旦,公共醫療每況愈下,今時今日更出現醫生護士爭相大逃亡的局面,令人不忍卒睹。上述調查亦顯示,兩成二受訪者批評周一嶽管理無方;四成三歸咎他能力不足;兩成一指其表現不理想。然而,儘管逾八成市民認為周一嶽失職,他卻沒有自知之明,好官我自為之。

醫護紛紛逃亡,庸官尸位素餐,這就是本港公共醫療的真實寫照。有人質疑,港府坐視問題惡化,目的是將市民趕向私家醫療服務,以推卸公共醫療的應有責任,從港府推出所謂醫療產業並鐵心推動劣評如潮的醫療融資來看,這樣的質疑顯然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