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秩序發生重大調整的大環境下,胡錦濤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或許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一點端倪。
二○○六年四月,胡錦濤訪美期間,全球經濟已經開始有向亞洲地區傾斜的迹象,但當時尚未達到完全依賴亞洲增長來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地步。然後,金融危機令英美等西方國家受損,亞洲取而代之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
在過去幾年間,亞洲區內各國的經濟增長非常令人刮目相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與印度這兩大火車頭,二○一○年經濟增長將分別高達百分之十點五及九點七;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亦將達到百分之六至七的增長速度,亞洲地區對全球經濟復甦出了一分力,甚至有機會令全球經濟獲得百分之四點八的增長率。
胡錦濤訪美的前後,美國輿論一致認為,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掌握着美國未來經濟前景的關鍵,經貿是胡錦濤訪美的主要內容。
跟預期一樣,訪問期間,中美之間就匯率及貿易不平衡問題上未有重大進展,但是簽訂了多項大筆商務交易,金額高達四百五十億美元。有預期說,這些交易能夠為美國帶來超過二十三萬個工作崗位。
對陷入困境的美國經濟,以及奧巴馬因國內高失業率而失去政治信譽、讓美國人民失望之際,二十三萬個工作崗位比迫使人民幣升值,更為美國人民帶來希望。
中國以資金駕馭人民幣議題,以至國際議題,全球經濟是否已向中國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