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講得出 要做得到

曾蔭權在公布施政報告時,明確指出政府會每年供應兩萬個私人房屋為目標。當時有許多批評,認為要樓市平衡發展,一定要達到每年三萬個私樓供應量,但本欄仍然表態支持政府這項決定。

是兩萬還是三萬供應量,其實要在推行之後才可以斷定。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認同了目前供應嚴重不足,一定要向上調整。

當時本欄支持兩萬的目標,用意是政府一定要講得出、做得到。一年兩萬,十年就是二十萬,如果未來一兩年達不到這個指標,則往後就應該追回差額,供應必須在兩萬個單位以上。筆者就是恐怕政府講得出、做唔到,如果連每年兩萬都是空頭支票,再開價要求三萬甚至三萬五,只是紙上談兵,根本就是多餘!

照目前的統計數字,未來四年,私樓的落成量都是遠低於兩萬的目標,平均只有一萬一千多,那四年計起來,就缺了三萬四千個。

我們都明白,樓宇供應需時,不可能施政報告宣布當日就見效。但預計未來兩三年都未必可以達到兩萬的目標時,那當下的賣地政策就必須更進取,不能只靠勾地,要達到平均兩萬的目標,今年賣地就一定要有足以在四年後建成三萬四千個樓宇的地皮,而且要連續四年都如此賣地,才可以達標。否則,只會為市場提供完全錯誤的訊息,其錯誤不只是由兩萬變一萬,而是無論樓價如何升,土地供應都是在一萬幾千之譜。

樓市大家視為大茶飯,許多人會利用這些消息炒賣,看看地產經紀門口貼上的宣傳標語,就可見一斑。如果政府不明確會追回差額,進取賣地,後果難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