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小圈子亮點能發揚光大嗎

最遲今年下半年,北京屬意甚麼人當下屆特首就會大白於天下,目前唐英年仍然「最熱」,梁振英次之,還有幾個「建制派」營壘中的政客則飄忽不定,被當成「流言」在「傳播」。這些「流言」政客比唐英年、梁振英的「條件」差之遠甚,他們要想「出頭」,非有中央大人物像當年挺老董一般「眾裏尋他千百度」,專門握手不可,若只憑他們自己搞些小動作,沒戲也。

朝廷怎麼挑選特首,怎麼把他推上位,通過「小圈子」選舉,十幾年來經歷了不同的方式。第一屆特首產生於九七年七月一日回歸前,距「登基」約有半年時間。第一個特首的產生最是熱鬧和最有戲劇性,從《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進入過渡期,北京就開始物色,許多不同背景、身份的人已進入中南海「法眼」。鄧小平、胡耀邦都有「意中人」,不過,要等到九七年臨近,中共第三代核心真正掌權才能「乾綱獨斷」,江老爺子在眾多「駿馬良駒」中選上了「阿拉」董建華。只是,第一位華人特首的產生一定要「充分體現」「港人治港」的「民主」風範,加上港人政圈中有人真的相信就算小圈子選舉也會有「選舉」功能,不一定「欽定」的人就必能選出,故還真有幾個「夠分量」的人物拿夠提名票和董建華一較高下。小圈子中都是朝廷的自己人,但他們仍然分成幾「派」,到處拉票,有鼓吹「商人治港」的,有鼓吹「法官治港」的,一時間煞是熱鬧,北京那時也緊張,擔心老董選不上。

第二屆特首由老董連任,那時老董已頗積民怨,但江老爺子再次力挺,建制派中就不再有人陪跑,老董「自動當選」。然這個小圈子的「眾望所歸」之結果輻射到社會,導致了老董民望更跌。兩年後,江老爺子「全退」,新領導適時換人,曾蔭權上台,反對派首次拿夠「入場票」,在小圈子中和朝廷欽點的特首較量,小圈子選舉從此有了亮點,然新一屆能發揚光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