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視通脹噬人 必將自食苦果

本港通脹持續升溫,上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百分之三點一,較十一月增加零點二個百分點,創兩年新高。政府承認,全球食品和商品價格上升,加上經濟持續擴張,預計未來幾個月通脹或會繼續上升;有學者甚至預期,年中本港通脹率可能衝上百分之五至六。通脹猛於虎,加風吹不斷,升斗市民的苦日子恐怕還在後頭。

通脹狂潮下,基層市民首當其衝。可以看到,在各類消費項目中,錄得最大升幅的是電力、燃氣及水,升幅達百分之十三,其次則為食品,上升百分之六點四,交通及雜項物品亦錄得約百分之三的升幅,全部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內地食品價格一路飆升,更令食肆經營成本水漲船高,有連鎖飲食集團表示,儘管透過「團購」食材等方法降低成本,仍無法避免加價。有業界人士預言,食材價格持續向上,加價潮一觸即發。

眾所周知,本港不少生活必需品均由內地供應,內地通脹升勢不止,本港物價難望掉頭向下,特別是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掃平貨,推高本港物價,猶如為本港通脹火上澆油。最近有商場開辦年貨購物團,專門招呼來港掃平貨的內地客,結果一開就開了逾百團,紅火程度可見一斑。有經濟學者指出,在需求急劇上升的情況下,部分商人趁火打劫,成為通脹升溫的其中一個近因。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食品價格漲個不停的同時,公共事業亦「聞風而起」,趁機調高收費,令小市民生活百上加斤。今年以來,兩電及多條隧道相繼加價,去年上半年勁賺六十多億元的港鐵,按照「可加可減」機制,亦有很大機會連續第二年加價,預計加幅逾百分之二。

港鐵一再向市民開刀,作為最大股東的港府卻袖手旁觀,令人無法接受。不少意見認為,港府應檢討可加可減機制,並敦促港鐵向乘客提供更多優惠,減輕對民生的影響。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這些意見恐怕照樣被港府當作耳邊風。

當然,高官們嘴上從來都是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的。曾蔭權早前聲稱應對通脹是特區政府的當前急務,會嚴陣以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亦誇誇其談,強調港府十分明白社會對通脹問題的關注,絕對不會坐視不理云云。只可惜,說是一回事,有沒有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事實上,在抗擊通脹、紓解民困方面,社會各界提出了不少建議,包括補貼電費、公屋免租、寬免差餉、多發綜援和生果金、設立穩定鐵路票價基金等,港府一直置若罔聞。

無可否認,在內地通脹加劇的影響下,香港無法獨善其身。問題是,內地當局不敢怠慢,最近推出連串調控措施,包括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短期內還可能再度加息;而針對食品持續漲價,不少城市也紛紛開展「菜籃子工程」,確保食品價格穩定。反觀港府卻是無所作為,掉以輕心,實在是咄咄怪事。

弗備難,難必至,通脹已經殺到埋身,如何應對,不容港府再拖。日前有民調顯示,問責官員民望幾乎全線下跌,有學者警告,若下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再無具體紓困及抗通脹措施,眾高官的民望勢必進一步下跌。「怨之所聚,亂之本也」,港府繼續坐視通脹猛虎噬人,漠視基層苦況,終將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