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等珠三角居民來港作日常消費,多集中於上水一帶,乃藉羅湖過境東鐵之便;另外,香港人口大規模地北移新界,這兩個趨勢會持續下去。香港理應在新界北區有常規規劃,以充分利用現有趨勢發展。
本來港府早已完成二○三○年的遠景規劃,可惜出發點和概念有問題,無視深圳與珠三角對香港的作用,故此把新界北區的新發展區定為低密度住宅和特殊工業區,仍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考模式。其中有所謂「三合一」計劃,發展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後者只建議作非住屋用途,如特殊工業等。這個新發展區的規劃發展需時十多年,不但用途不切合,時間亦過長,遠水救不了近火。
故此,香港應改轅易轍,重新規劃。重心應在上水,因為東鐵的羅湖線及落馬洲支線可把羅湖和福田的客源匯集於上水,新界居民亦可以上水為連接點。港府可建設早已規劃的北環線,把西鐵連接上水。若然,上水便是香港與深圳及珠三角的門戶市鎮(gateway city),一如東京山手線圈內的各個副都心,如新宿、池袋、涉谷一樣,成為內外兩大人口區的連接點。
以上水為中心,可沿鐵路、公路伸延至粉嶺和羅湖(取消大部分禁區),並借助香港今後與珠三角日常生活品的差價(人民幣升值、內地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稅等)引來龐大的日常消費需求,當可發展成香港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提供北區就業,引來外來投資,發展餘地極大。
二○三○年遠景規劃早已過時,香港極應重新規劃,盡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