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皇帝女心態

九七回歸前,樓市泡沫最嚴重時,所有新樓入伙時都出現垃圾堆積如山的景象:一些居屋入伙,業主不喜歡附送的裝修潔具,就會來一個大清洗,把全屋的裝修更換,尤其是浴室的所謂「三件頭」潔具,全部按自己的喜好更換,讓大量全新的潔具被棄置成為垃圾。

香港的人口可以製造出如此多的垃圾,建築廢料是其中一項主要根源,故此,人們提倡清水樓。其實,這是環保的做法,起碼可以省卻又拆又裝的損耗,但是,香港受盡工商管理的洗腦,凡事以增值和市場營銷為主導,從投資的角度看,清水樓的叫價自然不及百萬豪裝的高。因為在現時的文化下,只有豪裝才算得上是豪宅,只有豪宅才可以賣過萬元一呎,如此一來,發展項目的附加值才會高,才賣得好價錢。

事實上,出問題的那個干德道樓盤,以清水樓來推銷豪宅,本來是值得嘉許的,但萬多元一呎的豪宅,不送全屋裝修傢俬,卻送上滿地垃圾,那就真是好事變成壞事。

發展商是不是真的想提倡簡約環保,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然而,幾千元的清潔費用也要省回,則完全反映現時賣家主導的氣氛和形勢。

一年新樓落成只有一萬幾千個單位,位於港島的更少,而半山的更是少之又少,那個小型豪宅一千萬元有交易,相比那些動輒三幾千萬元的老牌豪宅,當然有皇帝女的心態。如果不是有立法會議員相助,上電視、見頭條,又焉會鬧出軒然大波?滿屋名貴家具,香港人爭相購買,就算滿屋垃圾,業主也會甘之如飴,因為轉手又賺幾百萬。樓是用來炒而不是用來住,滿地垃圾又有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