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雋語:表面孤寒 實則懶惰

港府的守財奴哲學,不僅本地有口皆悲,更是一舉成名天下知。《華爾街日報》質疑香港儲備太多,妨礙經濟發展,遲早被新加坡取代;連立場出名保守的美國傳統基金會,亦直指香港的財政儲備保留一半已綽綽有餘。一個政府因貪污腐敗、窮兵黷武而臭名遠揚所在多有,因「孤寒」而被交相指摘倒是古今罕見。

立法會日前通過動議,要求港府將儲備維持在相等於十五個月政府開支的水平。一如既往,財金高官回應時又係三幅被,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等四字口訣立即出籠,說來說去一句話,財政儲備多多益善,別指望政府還富於民。

回顧歷史,皇帝雖然富甲天下,但不少仍是相當貪財的。最著名的例子是明朝的神宗皇帝,此君人如其廟號,御宇四十多年,曾創出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紀錄,連不少內閣首輔也不識天子廬山真面目,端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這且不論,更奇的是,神宗嗜財如命,搜括民脂民膏,不遺餘力,但得來的銀子又捨不得花,寧願堆在私人小金庫,以致年深月久,銀子起了氧化作用,有的還發黑變脆。

問題是,特區政府諸公既不是封建帝王,也不是突尼斯前總統,可授權夫人從中央銀行捲走一點五噸黃金,逃到海外當其寓公,任憑儲備再多,也是萬般帶不走。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吝惜,只有一個解釋︰一花錢就要辦實事,就要想想如何用得其所,為民創富,這可犯了港府官僚的大忌。不妨這樣說,港府表面孤寒,實則懶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