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中國人的「稅感」

《中國新聞周刊》以「稅感時代」為封面故事,道出中國已經進入了納稅人權利覺醒的時代。最近重慶傳來消息,有可能將於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徵收房產稅,目標初定在高檔商品房,引起各界熱烈討論。

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由於其全要素資源的分配性質,公民個人對於稅收並沒有明確的感知。一個財經網站的調查指出,近半國人不知自己交了甚麼稅,逾半人表示「交了稅但不知道稅怎麼用」。中國的稅收項目既多且亂,曾有縣委書記稱,在他的家鄉一頭豬竟要收十五種稅,確實太折騰。

國人不知道的徵稅「常識」太多:譬如一袋售價兩元的鹽,包含大約零點二九元的增值稅和零點零三元的城建稅;每當你喝掉一瓶售價三元的啤酒,就要七毛錢的稅出;煙民每抽一包八元的煙,就為國家貢獻了逾四元的稅。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當公民們擁有更多的財產和更多的收入之時,企業和個人納稅已經成為每一個公民必須面臨的現實。國家的稅收愈來愈多,民眾自不然會要求政府提供相應的配套公共服務。

有學者便以數據說話:二○○九年,全國財政收入大約六點八五萬億元,醫療、教育、社保就業三項支出佔比僅百分之十四點九;而在美國,同樣三項開支,已相當於聯邦政府總開支的百分之六十一。

美國《福布斯》發布的二○○九年稅負痛苦指數排行中,中國稅負痛苦指數高達一百五十九,在其公布的六十五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二。國富民窮,人民難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