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大,雨點小,是港府推動基建工程的通病。早已胎死腹中的香港仔漁人碼頭大計,也逃不過這個窠臼。
立法會工務小組討論香港仔旅遊發展項目撥款申請,當局計劃動用近三億元提升香港仔旅遊設施及整體外貌,包括改建海濱長廊的觀景台、加設舢舨造型座椅,以加強對旅客的吸引力。可惜,這項構思未能贏得掌聲,反而引起劣評如潮,正如有議員批評,有關計劃欠缺特色,只是一個普通地區的美化工程,同康文署公園並無區別,不會支持撥款。也有議員指出,該區目前僅有旅遊巴可以上落客,卻無停泊處,令旅客不便。試想想,一個連旅遊巴都無法停泊的地方,港府竟然大言要發展成新旅遊景點,未免言過其實。
香港仔是傳統漁港,具有濃郁的漁鄉特色,一度是頗受歡迎的旅遊區,但由於多年來沒有推出新景點,以致遊客逐漸稀落。十多年前,港府有意倣效外國的做法,在此建設漁人碼頭,集吃喝玩樂於一體,有關構思寫入了一九九九年度財政預算案,同年當局開始部署研究及諮詢工作。可惜,研究來研究去,金融海嘯後港府得出「財務上變得不可行」的結論,並提出以美化海濱長廊等措施代替漁人碼頭。
由此可見,美化香港仔海濱計劃是急就章之作,與其說是縮水版的漁人碼頭,不如說是敷衍民意。始亂必終棄,港府既然無心重振香港仔旅遊區,所謂美化大計能否如期在二○一四年完成,很成疑問。就算最終建成了,也不過是條海濱長廊而已,說是美化地區勉強還可以,要說憑一條並無特色的長廊就能成為旅客必到的香港新地標,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事實上,類似美化工程並不少,西九就建了一條海濱長廊,到底吸引了多少旅客呢?
漁人碼頭變成海濱長廊,其實是香港旅遊發展不進則退的縮影。十多年來,除了袖珍版的迪士尼樂園及停停走走的昂坪纜車,本港根本沒有任何像樣的旅遊基建,而列入十大基建計劃的啟德郵輪碼頭及西九文化區,更是不消提起,前者剛剛動工,何時建成還是未知數,後者更是命途多舛,目前仍然是一片荒草空對月,而港府花重金請來的洋總裁突然抱病辭職,令這項工程再遭打擊。
時間不等人,周邊地區莫不大力發展旅遊業,澳門發展日新月異,有目共睹;新加坡名勝世界去年初開業後遊客如潮,對當地經濟增長貢獻巨大;南韓的環球影城雖然一度停頓,但早前已經復工,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內地旅遊景點更是全面開花,上海迪士尼樂園已經啟動,對本港構成直接衝擊,海南島則被定位為國際旅遊島,近日又實施購物退稅優惠政策,威脅本港的購物天堂地位。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面對周邊地區紛紛崛起,香港的固有優勢不斷喪失,競爭力每況愈下,然而港府不是知恥而後勇,而是繼續抱定香港旅遊業「成就並非膚淺,無懼競爭」的老皇曆不放,以至於拿所謂美化海濱長廊充當新景點,根本是應付了事。
話說回頭,港府當初以金融海嘯後旅客減少、私人企業不願投資為由,否決了漁人碼頭計劃,惟時移世易,金融海嘯已經平息,全球經濟開始復甦,尤其是內地旅客維持增長態勢,漁人碼頭未必無錢可賺,私人企業未必無興趣投資,為甚麼港府不重新評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