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處理德國蛋及肉類受污染事件的手法備受質疑,內地亦不時被揭發如毒腐竹、毒臘肉、毒河粉等問題食品,隨時流入本港。有監察團體及組織直斥,本港現時沒有完善的食品追蹤制度,又只集中以抽檢方式檢驗食品,未能有效堵截及找出問題食品,加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懶理其他國家的「軟情報」,以致未能把握時機處理已流入本港的問題食品。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指出,本港現時仍沒有完善的食品追蹤制度,規定由入口、批發以至零售層面,均須保存單據紀錄一段時間,如發生事故能有效追蹤每個層面,第一時間抽查化驗及回收,德國蛋及肉類事件就是一例,「周一嶽第一日就話賣完,就係追蹤唔到零售層面,唔知銷售情況!」
勞直斥,港府管蛋無方已是積習,年前內地蘇丹紅蛋事件,當時官員早上聲稱本港無進口該類蛋,晚上即有零售商承認管有及曾出售涉嫌含蘇丹紅雞蛋,政府才被迫改變口風,政府處理德國蛋的表現明顯沒有吸取蘇丹紅蛋教訓。
勞同時批評周一嶽處理問題食品的態度,當局不重視外國間對食品安全的軟情報,未能把握時間跟進相關問題食品在本港的銷售情況,往往要等到從官方途徑交換資料才有行動,「所以跟進行動成日都遲過人!」 毗連香港的深圳亦經常發現問題食物,政府更加要主動加強檢查,與內地加強聯繫互通,不能太被動只等消息。
民間食物安全監察聯盟發言人石國強則稱,本港現時集中採用抽檢方式,未能有效監控食品安全,又認為外國一旦發現問題食品,香港對相關進口食品亦應即時採取扣驗方式。
石稱,周一嶽處理問題食品的反應不及外國迅速,且未能當機立斷,應要加強與其他國家互通消息,才能快而準掌握食品安全的情報,「唔好成日等到問題食品都畀人食晒先至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