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公務員不能治港

回歸後,香港政治的大問題是缺乏政治人才。這不是香港沒有人才,而是回歸前香港沒有培育政治人才。一是殖民地政府只培養執行力強的公務員,政治歸英國及特派官員所操控。二是中英爭執,由中方培養的人員偏向於香港本土長期被隔離的左派系統和投靠的新愛國分子,他們長期在政府管治架構以外,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發展政治能力。

董建華之敗,除了個人問題,主要是公務員不支持。但曾蔭權上台是公務員治港,卻比董建華的管治更差。這顯示,公務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香港政黨亦未有突出政治人才在立法會裏監督及幫助行政機關做好工作。

有人把回歸後種種政治失誤,歸咎於英方的陰謀,中方的笨拙中計,致「港人治港」的政治設計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我卻以為制度是一個問題,人才同樣是重要的問題。公務員與本土社會運動出來的人才,當年英國政府不讓他們有政治磨練;而本土左派則中央政府太過照顧,像溫室出來經不起風雨,也不用政治磨練,被扶着上位。

回歸前的問題伸延到回歸後,至今仍然難以解脫。曾蔭權式的公務員「黨」已證明是一廂情願的錯覺,既不成黨,也無力治港。爾今葉劉淑儀組織新民黨,從顧問團來看,似乎又是以公務員為骨幹,加上其他人士。所謂其他人士,如副主席田北辰、史泰祖也是未經磨練的從政人士,真正的力量相信還是前公務員高官。或許新民黨比曾蔭權一「家」一派更開放,但始終難令人相信,他們執政會比曾蔭權為佳,在野的表現會否比未有新民黨時更能監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