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羅叔清農的傳人興學扶貧

以前靠耕田種菜過活,現在以學識累積財富,社會轉型過程中,香港和內地農民都經過一段艱苦貧困的適應期。前立法局議員、全國人大代表羅叔清,出生農民家庭,年輕時為本地農民爭取合理收地賠償,才發現學識的重要,雖然回歸前後他活躍於政壇,卻自言不適合複雜的政治關係,反而樂於近年退下來全身投入內地扶貧工作,為窮困農村興辦逾百間希望學校、又籌款捐助農民大學生,因為他深深體會知識改變命運,並身體力行回饋大地恩情。

穿西裝的羅叔清於辦公室接受訪問,就內地慈善工作侃侃而談,不難發現他神色帶點拘謹;但與他走到新開發的有機農莊,看着滿田菜蔬幼苗,喜悅的神情即時於臉上湧現,菜蔬的種類、種植時間和何時成熟等,他都琅琅上口。他不諱言,出生以來就與土地建立深厚情誼。

為基層發聲 進修努力不懈

「細個時我屋企耕田,初時喺黃大仙廟側邊,之後搬去西貢,朝早三、四點就起身,攞支燈照住大人除草、收割,放學之後都要落田。」羅叔清雙親務農,五十年代在獅子山下租地耕種,六十年代拆遷收地,一家十口遷入西貢繼續耕作。日出而作的農民生活艱苦,他被迫中三未畢業就投身社會,「我嗰時生得高大,但好瘦,氣力大,幫人搬『石牛』(花崗岩石)砌牆,日曬雨淋,都幾辛苦!」其後他亦曾轉換不同工作。

七六年,他經父親介紹加入農牧工會當秘書,一直升至主席之職,由於當時政府開始收農地發展,他為新界農民爭取合理賠償,改善農民生活。至八五年,農牧工會聯合廿六個其他團體組成新界社團聯會,加強新界各階層人士的聯繫,並在中英談判期間發表意見。憑藉與新界基層的人事脈絡,羅叔清曾任聯會秘書長及理事長,八八年更獲委任為人大代表,九三年再被委任為預備委員會,亦是回歸期間的籌備委員會成員,又在九五年經直選進身立法局。

由務農至從政,羅叔清親身體驗本港經濟轉型對農民影響,不過他坦言因為學歷不高,在政壇打滾時感到吃力,故在公餘時間積極進修,九五年他四十五歲時,獲港大專業進修學院的社會行政學文憑及暨南大學社會學本科學位。

「無知識,好多嘢都提升唔到。我去到內地山區,見到小朋友的生活好困難,好多人唔識字,連最有文化的村長都只係小學畢業。」農民出身的他擔任人大代表後,首要關注的亦是內地農民脫貧問題,他首次往內地貴州山區探訪,深被農民貧困的生活環境感動。他憶述,有農民的土地小如一頂草帽面積,種植一家大小吃的粟米鬚,小朋友沒有錢的概念,因為連五十元紙幣都未見過,吃朱古力更會因為苦而立即吐出,「我哋細個每逢新年都有對新鞋,但嗰度嘅小朋友無鞋着,仲慘過香港打仗嗰時!」

花甲不言老 繼續燃亮人心

羅叔清與一班新界代表籌款在內地興建希望學校,至今已達一百三十五間,包括廣東省首間希望小學,並於九六年成立星火基金會,主力幫助內地農民脫貧。他坦言,最近正式從新界社團聯會退下來,全身投入慈善工作,相對以往面對複雜的政治關係,感覺良好。星火基金會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羅叔清亦樂於回到小時候在田間手持燈火,在六十歲之年仍然燃亮人心。

圖:甘偉倫/文:陳詠恩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