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堆填廢武功 與民為敵自取辱

圍繞將軍澳堆填區的爭議,港府終於向現實低頭,決定不就立法會廢除擴建堆填區指令提出司法覆核,也就是說,當局放棄徵用清水灣郊野公園五公頃的土地。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則重彈所謂三條腿減廢的舊調,包括源頭減廢、引入現代化處理垃圾設施及擴建堆填區,但沒有任何具體細節。

港府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不想破壞行政立法關係,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個下台階而已。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如果當局堅持與立法會對簿公堂,敗訴的機會很高。其實,就算港府打得贏官司,也會激化行政立法對立,釀成憲制危機,並且會失去民心,得不償失。在這種情況下,港府除了認衰,別無出路。

回過頭來看,這場爭拗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香港地方不大,如果單單以堆填方式處理廢物,香港遲早會變成垃圾港,禍延子孫,這是極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必然會遭到民意的反對。更何況,此前本港發生大浪灣事件,有商人在郊野公園大興土木,引發軒然大波。風頭火勢之下,港府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將清水灣郊野公園部分土地闢作堆填區,帶頭破壞環境,公然與民意為敵。更甚的是,在遭立法會否決後,當局不是知難而退,反而聲大夾惡,威脅要打官司,終落得自打嘴巴的下場。

退一步說,就算擴大堆填區不可避免,也應該選址偏遠地區,盡量避免擾民,將軍澳是快速發展的新市鎮,居民急速增加,在此區擴大堆填不僅規劃錯誤,而且極度擾民。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在達官貴人的豪宅旁擴建堆填區,難道他們不會反對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港府沒有理由不懂。

其實,解決廢物問題有很多方法,首先是做好回收,從源頭上減少廢物,其次是效法其他發達地區,引進先進技術如焚化爐設施,既可以大大減少廢物的體積,又能變廢為寶,一舉兩得。比較之下,堆填則是下下之策,不得已而用之,邱騰華也承認堆填是不可持續的做法,既然如此,為甚麼港府還要獨沽一味擴大堆填呢?為甚麼不坐言起行,盡快採用更好的處理廢物方法呢?

港府口口聲聲「以民為本」、「福為民開」,施政報告更提出「民心我心」的口號。然而,港府說得無比動聽,做起來卻背道而馳,今次事件顯示港府漠視民意,逆潮流而動,不撞南牆不回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生果金事件如此,慳電膽事件如此,副局長風波亦如此,可見港府永遠不懂得吸取教訓。在申亞事件上,港府無視主流民意反對,繼續一意孤行,下場如何已不問可知。

「言有招禍,行有招辱」,港府施政一再碰壁,根源在於官僚高高在上,閉門造車,脫離民意,脫離現實,以致推動政策漏洞百出,招致民怨沸騰。港大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無論是曾蔭權還是港府,民望淨值均持續錄得負數。在改善民生方面港府表現最失敗,近五成半市民表達不滿,比滿意者多三十三個百分點,創出二○○三年七月以來的新高。

眾所周知,二○○三年本港爆發沙士疫情,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激發五十萬人上街大遊行,迫使董建華「腳痛」落台,當時港府民望低乃順理成章的事。而現在經濟看起來一片繁榮,也沒有重大疫情,但曾蔭權政府的民望反不及董建華時代,這難道不值得港府反省嗎?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