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社會不公繁榮何價

港大民調顯示,過去一年香港人期望社會公平,對經濟繁榮則不存厚望。這背後民意民情的變化,值得為政者深刻反省,認真分析。

表面看,社會公平屬虛,經濟繁榮屬實,按理市民應該求實多於求虛,何以反其道而行?樓市熾熱,屢壓無效,價位依舊高企,新生代以至較具實力的中上階層也置業無門,這是甚麼社會?繁榮何價?

有道是經濟繁榮,樓市才會上升,如今發展商風生水起,樓與租皆貴,老百姓叫苦,繁榮代價太大,即使經濟再好,都是一世幫發展商打工,做屋奴,社會公平何在?

港大民調對「香港社會期望」的比率顯示,認為公平最重要的佔最高比例,有二十七點四,一年內上升了二點二;而認為繁榮重要的只有二十一點七,一年內急劇下降了六點六,此起彼落,說明社會公平在香港的不足。

為何繁榮不及公平來得吃重?首先,繁榮的成果在分配上有欠公平,最明顯的是打工仔的人工永遠追不上通脹,未能分享繁榮的果實,地產發展商牟取暴利,數額則相當嚇人。

其次,所謂經濟繁榮,過分依賴金融、地產與基建,高收入的銀行家及財團高層,與中產階層比較確有天壤之別,年輕大學生更感生不逢時。

新產業未成型,知識型工作職位遠未足夠,結果地產霸權當道,社會公平自然成為新生代追求的高價值。

當前值得政府注意的是高通脹的問題,草根階層無法分享繁榮果實,卻要承擔繁榮帶來通脹的代價,尤其是去年中開始的食物及交通費加價一浪接一浪,民怨更因此不斷積累。

未知政府踏進新一年有何良策應對市民對社會公平的期望,財政預算案或會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