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居安慮危發人深省

曾蔭權北京述職覲見溫家寶,後者以「居安慮危」點化前者。一般理解,此四字即「居安思危」之同義也。其實不然。最大分別是一個「慮」字,此處隱含思慮之意,用意呼之欲出,對未來要有憂患意識,多一分憂慮,少一分安逸也。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雖然香港尚算安然度過金融海嘯史無前例的衝擊,今年經濟增長喜人,但由於外圍大環境存在極多變數,尤其是與香港貿易關係密切的美國與歐洲復甦緩慢,隱憂不少,特區政府要有兩手準備。

中央高瞻遠矚,期望曾蔭權好好利用餘下年半的時間,除有效化解一些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突出矛盾之外,更要抓緊時間,為香港未來做多一點研究與規劃,特別是着力推動六大優勢產業,穩步走向成熟。

香港不能過分依賴金融、地產與基建,必須走產業多元化之路,這已經是學術界與輿論的主流意見。公眾本來期望今年施政報告能夠較詳盡地說明未來到底如何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地打造六優作為新產業的亮點。不過,令人大感失望的是,施政報告只有一段短短的論述,僅聊備一格而已,只是流水帳式地交代一些無關宏旨的瑣碎事項,完全看不到有何長遠規劃。

很明顯,政府的投入與推動力度皆不足,以此進度計,五年之內也難有成就,中央看在眼內,怎能不深感憂慮?「八十後」的新生代大學畢業生缺乏知識型經濟的職位,薪酬水平難以提升,最慘的是學無所用。

從六優產業進度緩慢,可見經濟停滯不前,民生難有改善,民怨自然積累,兩者關係密不可分。故此,溫家寶用上「居安慮危」的「慮」字,用意非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