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雋語:教育歧視愚不可及

廣東當局日前聯同幾家傳媒聯合發起「圓夢計劃」,在當地遴選一百多名新生代農民工,免費入讀北大網絡學院。官方媒體高度評價,稱「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一扇扇曾對農民工緊閉的大學校門正在漸次敞開,讓那些有夢的農民工看到夢想實現的希望」云云,可是事實是否如此呢?

官方大張旗鼓搞的運動,不妨以逆向思維理解之。比方說甚麼甚麼榮辱觀,正好說明社會風氣健康極有限,又如前一段時期提倡要提拔「老實人」,也從側面折射出官場的烏煙瘴氣。

眾所周知,在現行戶籍制度下,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如果付不起高昂的「借讀費」,惟有入讀民辦的農民工子女學校,這些學校,無論師資及設備均無法與公立學校相提並論。據統計,目前全國農民工子女失學率近一成,近百萬人未能及時入學,受惠於所謂「圓夢計劃」的子弟,只能是少數幸運的花瓶而已。

農民工子弟淪為二等公民,不僅有違公平正義,更對國家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實在愚不可及。試想想,當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聰明才智,沒有發揮的機會時,這個國家的未來能有多大希望?試看看那些歧視女性的封閉社會,幾乎無一例外是經濟落後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端的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事實上,看病難、住房難也可作如是觀。在不少大城市,一人買房,首期父母承擔,分期要還到子女一代,一套房子三代人來供,不難想像,民眾的消費力都被吸乾吸淨了,擴大內需,從何談起?